太上老君清靜經
太上老君清淨經
老君曰:
大道無形生育天地
大道無情運行日月
大道無名長養萬物
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
夫道者.
有清有濁有動有靜
天清地濁天動地靜
男清女濁男動女靜
將本流末而生萬物,清則濁之源,動則靜之基,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
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.人心好靜而慾牽之.常遣其慾而心自靜.澄其心而神自清
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.所以不能者.為心未澄慾未遣也
能遣之者.內觀其心.心無其心.惟觀其形.形無其形.遠觀其物.物無其物
三者既悟惟見於空.觀空亦空.空無所空.所空既無.無無亦無.無無既無.湛然常寂.寂無所寂慾豈能生
慾既不生.既是真靜.真常應物.真常得性.常應常靜.常清靜矣
如此清靜漸入真道.既入真道名為得道.雖名得道實無所得.為化眾生名為得道.能悟之者可傳聖道
老君曰:
上士無爭.下士好爭.上德不德.下德執德.執著之者不名道德
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
為有妄心.既有妄心.既驚其神.既驚其神.既著萬物.既著萬物.既生貪求.既生貪求.既是煩惱
煩惱妄想憂苦身心.便遭濁辱.流浪生死.常沉苦海.永失真道
真常之道.悟者自得.得悟道者.常清靜矣
太上老君清淨經解譯
太上老君說:
虛空沒有形狀柤貌而變化生育出天地
虛空沒有私下的情份平均運行著日月
虛空沒有實質的名稱長久以來確滋養著萬物
我不知道如何稱呼? 勉強取一個名字叫<道>
這道之中
有清明虛廓的.有色雜混濁的.有動態的.有靜止的
如天清而明時.地面是眾色濁亂的.如天空中變化雲雷交動.而地面是平靜的
男人身清剛強.女人身濁如水.男人心思好動.女人柔水文靜
將本性流露於外.心念妄為而生出萬物.清靜是污濁的源頭.動態變化則是以靜止為根基.人如果能時常保持神清心靜天地一切皆歸於清靜無為
有的人愛好神清智明.但心的妄念會去干擾他.那人想要靜止妄念.可是慾妄確會牽制著心.如果能時常派遣消除慾妄.這心自然就會靜下來.待心靜下來時神智就會像一杯水一樣.塵物沉澱下來這一杯水一樣清而明
而因執著塵物所生出的種種慾妄自然就不會再生起.因慾妄由身口意造作出貪嗔痴的這三種有漏毒害就會消滅.如果不能這樣清靜的人就是他的心未能靜下來.慾妄也未能派遣消滅
能將慾妄派遣消滅的人.可以進一步觀察.這心本來就沒有一個能真正標示出來的心.仔細的觀察是不是有形狀.也沒有能真正譬喻出來的形狀.遠處觀看物體其實一切本是一混然之相.這一界相本來就沒有個別獨立之物.是因心的分別執著而成立體遠近色別之物相
如上這三種能觀察通達領悟的話.萬物一切皆是空的假相.觀察到萬物萬法是空假的相.也如同虛空一樣.一切盡如虛空也沒有所空的對象.所空的對象也沒有時連.無沒有的念頭也忘掉.無與沒有都已不存在分別(如同記憶與忘記都如一)自然真常的達到寂靜.寂靜也無有所寂靜的觀想念頭.慾妄豈能再生出
慾妄既然不再生出就是真正的常靜.如此真常的清淨心體因應萬物.真常得自清淨性.以真常清淨自性應物常清淨行.神智心性清淨常持
如此的清淨行.就會漸漸進入到真常的大道體性中.既然已進入真常大道體性中.就可以稱呼為得道.雖然稱呼為得道.但是一切實在是無有所得也無有所捨.但為了渡化眾生就取名稱呼為得道.可以悟出這個道理的人.就可以傳達教授大眾修行進入這種神聖的大道
太上老君說:
有高尚知識修為的人士.不會與人爭論.而不向上修學認知的人便常與人爭論.有品德修為的人.不會將善業德性掛在嘴上說.而不修身養德的人便常常執於口中說道德.執於身口外表道德行為的人.是不明白道德的人也不能稱呼他為有德性的人
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得到真常大道
就是因為有妄心.既然有了妄心就會驚動了神情亂了神智.既然亂了神智就會將心執著在一切事物上.既然執著在一切事物上就會生起分別取捨貪求.既然生起取捨貪求就會始神智心情獰亂而生出煩惱
因煩惱而變化出的種種妄想.憂愁哀苦了身心.便會遭到空幻濁染的蘊界所侵辱.常常變化生死流浪於三界.時常沉入苦海中永遠失去能悟得真道的清淨心
真常不變的大道.悟得出者自己自得.非有人能給予的.能悟得這種真道的人.身心時常是清淨而神智清明的。